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攀枝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赴元谋开展主题党日暨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

时间:2025-03-11 09:22:31  来源:中国网  作者:

  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长征红军巧渡金沙江80周年,更是攀枝花市建市60周年,适逢学校审核评估和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以“党史”为核心的“五史”学习教育,增强广大党员和教师历史使命感、责任感,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感悟红军长征精神和中华民族深厚底蕴,强化党组织凝聚力,激发党员立足岗位、担当作为的奋斗热情,3月8日,攀枝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与公共实验教学中心党支部赴云南省“红军长征元谋纪念馆”“元谋人博物馆”,联合开展“学‘五史’ 强党性 铸师德 迎评估”主题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实地参观、沉浸体验、专题学习等形式,重温长征壮举,砥砺初心使命,感悟民族底蕴,凝聚奋进动能。

  位于金沙江畔的“红军长征元谋纪念馆”,是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载着“巧渡金沙江”这一长征史上的光辉篇章。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一部在此佯渡诱敌,成功掩护中央红军主力从下游皎平渡突破天险,谱写了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

  在纪念馆讲解员的引导下,教师们依次参观了“伟大的壮举——长征”“中央红军长征过云南”“巧渡金沙江”等主题展厅。一楼展厅以中国工农红军战略大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及长征途中的大记事及途经云南的重要历史图片、文字、实物和情景再现为手段,全面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的伟大历史。二楼展厅以“元谋简介”“元谋儿女”“红色元谋”为展示内容,结合了VR情景再现、薪火相传换装体验和互动知识问答等智慧化功能展区全面展示了元谋县情和元谋历史上的革命先烈和为元谋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和事迹,令教师们深切感受到红色基因在边疆热土的赓续传承。

  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们通过蜡像馆、泥塑回廊等艺术造景,沉浸式体验红军佯渡金沙江的惊险场景;纪念馆外,骄阳如火,凤凰花开,全体党员在红军塔下合影留念,涛声交织,激荡起赓续奋斗的澎湃力量。

  长征精神主题教育引发了教师们的深刻共鸣。一位青年教师感慨:“站在龙街渡口,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红军将士‘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厚植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纪念馆的数字化展陈手段为红色文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可将VR技术与课程开发结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溯源文明根脉,筑牢信仰根基”。“元谋人博物馆”展厅学习,不仅是一次对历史遗迹的探索,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为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提供了重要的创新样本。

  步入展厅,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门齿化石与少女胫骨静静陈列,无言的诉说穿透历史长河在场馆中浮动,考古地层剖面清晰展现着古人类生存轨迹,从碳屑和烧骨化石中唤出一道曙光,昭示着地平线上已有生物“直立东方”。这些跨越时空的地下万年文明的实证,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厚历史根基的生动注脚。

  在“人类起源厅”中,从粗糙的原始石器边缘滑向骨针、石斧,在碳化稻谷标本、陶器纹饰等文物中沿着历史的脉络,理解“劳动创造文明”的深刻内涵,感受原始人类在自然中从匍匐到征服的全过程,直观到中华先民在农耕文明、社会组织、艺术创造等领域的卓越智慧,凸显出了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始于开端的独特创造性,这让“文化自信”突破文字本身,变得具体可感。

  历史遗迹捍卫文明起源,遗迹开发工作则是拂去灰尘使明珠重现光芒的直接手段。展厅中不仅仅展示着各类出土文物,同时还记载着文物出土的历史,这是自文物第一次存在后的第二次新生,这个过程中有一群矢志不渝的考古学家在碎片中拼凑线索,在地层中窥见历史,用智慧照亮光明,充当“文明”重见天日的“助产士”,用甘于寂寞和吃苦耐劳交织出支撑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独特的精神标识。

  元谋人的进化历程展示了中国最早的古人类活动的证据,见证了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为探源中华文明,诠释“何以中国”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百十万年前承载人类记忆的文物排列在从入口到出口的路途中,将过去与现在缝补,铺展开一条明确的道路。站在人类文明的坐标系中,我们更清晰看到中国道路的文明逻辑。从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而不断探索,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历史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正确道路上的坚定前行。

  此次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既是一次党性锤炼,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升华。拓宽了教师们的知识面,丰富了教学素材。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进一步增强了教师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80年前长征的革命意志激励着教师们的奋斗精神,当170万年前的火种照亮了教师的精神世界,思想政治教育便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响。

  活动结束后,教师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以此次主题学习教育为契机,对标“四有”好老师标准和“六要”要求,将“不畏艰难、团结奋斗”的精神融入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中,为迎接并做好学校审核评估注入精神动力。

  金沙江水奔腾不息,长征精神历久弥新。攀枝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此次主题学习教育,不仅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更是一场立足当下的育人实践,也是学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创新举措。攀枝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转化,让长征精神和中华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焕发时代光彩,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磅礴力量!(供稿人:攀枝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巩雪琴、赵佳乐)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打造驷马桥街道“有益思”志愿服务品牌:树蓓街社区在行动
打造驷马桥街道“有益
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创新成果正式发布
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