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大学“爝火不息”实践团以“构建民族教育政策实景”为核心,深入全国多个民族地区开展教育政策宣讲与社会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团队累计举办专题宣讲会、实践活动20余场,线上线下覆盖受众超1.2万人次,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

实践团立足民族区域特征与文化背景,创新提出“政策体系—实践导向—区域实景”三位一体的宣讲模式。通过案例分析、互动研讨等形式,系统解读民族教育政策的微观实施路径,并重点围绕“文化传承与教育融合”“政策实效化策略”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团队还发起“融入不息”专项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走进青海、四川、广西、重庆等地的中小学,通过非遗文化课堂、政策情景模拟等特色活动,推动教育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
“我们不仅传递政策理论,更注重与实践结合。”团队负责人陈宇杰介绍,实践团成员刘栢锋、赖楠、谭其江、刘远婷、陈皓然、王元符与曲比曲哈通过调研6个省份、12个市区、18个单位,发放有效调研问卷超1300份,撰写调研报告超1.9万字,收集了200余份基层教育案例,形成《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实效及优化》等成果,为相关部门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外,团队开发的“政策实景化”系列宣讲课件,因内容生动、贴近实际,服务了广大人群。
“爝火不息”实践团充分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将政策研究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既拓宽了民族教育的实践路径,也为青年学子提供了服务社会的平台。未来,团队计划联合更多高校,扩大宣讲覆盖面,持续助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