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下午,雪堂社区开展一场青年志愿者服务,久龄养老院的里飘起阵阵欢声笑语。一群来自俄罗斯、英国、阿根廷、印度尼西亚、加纳、巴基斯坦、印度、厄瓜多尔等国家的国际志愿者,与老人们围坐一起,用跨越语言的陪伴编织出春日里最动人的故事。
异乡人的共情:尊老爱幼是共通的语言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走进养老院,不少志愿者表示:自己时常会思念家乡的长辈,总想做些什么让这份思念落地,来到这里见到爷爷奶奶们让我们感到很亲切。这份朴素的情感共鸣,消弭了国籍与年龄的隔阂。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或操着流利的中文问候,或用翻译软件逐字传递心意,更有红色管家双语志愿者穿梭其间架起沟通桥梁。
音乐无国界:文化音符里的心灵共振
午后时光在音乐的流淌中愈发鲜活。国际志愿者们给老人带来精彩的舞蹈和悠扬的歌声,老人们也用一曲钢琴弹唱《东方红》赢得满堂喝彩。90岁的沈爷爷和90后的加纳小伙一起弹唱一曲《大海啊故乡》,不同文化在旋律中碰撞出温暖的火花。
共绘春日:笔尖流淌的跨代对话
在"手绘春天"环节,国际志愿者们和老年人结对创作玻璃彩绘,老年人们一丝不苟地描绘,志愿者们静静地观察协助。看着最后精美的作品,爷爷骄傲地说:“这是我们一起做的!”多才多艺的志愿者还制作了纸艺寿桃,并在上面用用中文写下了祝福的话语送给忘年之交。
活动尾声,国际志愿者们和新交的老年朋友合影留念。还有的老年人把她们邀请到自己的房间参观,临走前还不忘送给志愿者一个橘子,像极了家里的长辈。
银龄社会的全球思考
在后续座谈中,志愿者们惊叹于中国养老服务的多元探索:从养老院的书法课程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贴心看护,从广场舞的热闹到老年大学的活力。来自英国的志愿者感慨:"老龄化是世界命题,这里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尊重、陪伴与价值感才是最好的养老良方。"
这场春日之约,治愈了异乡人的乡愁,温暖了长者的寂寞,更让公众看到:在"如何优雅老去"的人类课题前,不同文化给出的答案或许形式各异,但内核始终相通——那便是用真诚跨越界限,以行动传递温度。当国际志愿者与银发族执手言欢的瞬间,我们读懂了:老龄化社会的破题之道,就藏在每个普通人用心编织的情感联结之中。(供稿: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雪堂社区 管晨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