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挖掘机挥舞长臂轰鸣作业、田块整治、沟渠开挖、钢筋笼浇筑……付庄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加速跑”、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施工现场呈现出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干工作宁愿往前跨一步,不能往后退一步。既然干这个书记了,就要给老百姓干点实事好事、老百姓关心关注的事。”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人大代表、付庄村党支部书记郝秀果说,接任支部书记以来,总是有个想法白天黑夜的在脑子里转悠:怎么去给老百姓服好务,给老百姓创造好的生活,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郝秀果认为,村里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着民生转,锚定民生干,为着民生去开展,为着民生去改善,为着民生去实践。基于此,他经常给村支两委的同志说,我们这班人干工作,就要脚踏实地的去干,只要脚踏实地的去干,就没有完不成的工作。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要为民,不为民,不要在村里头工作,为民就得干实事儿。
饱含为民情怀,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用小切口彰显大民生,将“民生小事”变成“幸福实景”。育才路延长段年久失修,路面状况十分糟糕,雨天积水,坑洼不平,破损严重,给群众出行、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带来极大的不便,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尽快消除这一安全隐患,郝秀果等村组干部积极与群众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上级支持,趁着学生放暑假的窗口期,对该路段进行重新修缮。如今,新铺的道路焕然一新,路面加高,平整宽敞,垫实路肩,雨水流入生产渠,人们出行更加便捷、安全,心里敞亮多了,“坑洼路”“烦心路”终于变成了“平坦路”“顺心路”,路畅心更畅,有力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人人脸上绽放笑容,这个让群众纷纷点赞的喜人变化,正是让幸福在家门口“落地生根”并不断“加码”的鲜活实践。
丰硕成绩鼓舞人心,美好愿景令人振奋。截至目前,全村已完成安装路灯420余盏、修水渠3540余米、户户通23公里。土地平整、灌溉排水设施完善、田间道路建设,据介绍,在今年5月底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可实现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农业机械化作业率提高到80%左右,粮食产量增加20%-30%,让农村增活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益;全面开展公共空间清理,对闲置土地、废弃房屋、废猪圈等进行清理整合后建设厂房,计划在10月份前建成标准化厂房,吸引1-2家企业入驻,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25万元左右的收入,同时可为村民提供10-20个就业岗位,以此带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付庄村近城临矿,地理位置特殊,来往车辆比较欢,道路遭受碾压变形严重,年内,修筑硬化700余米长的西沿路,增装45盏路灯,届时,全村所有的道路将实现完全硬化和配套亮化;同时,建造长约1500米的健身步道,新建1处文化广场,新增2处全套健身器材,实现全体村民休闲娱乐闭环;于4月份对110多座户厕进行改造,旱厕悉数改为水冲厕,而且较以往提高档次,以人为本,一步到位,全部安装坐便器,做到更具人性化,为的是更加方便老年人使用,解决有些老年人身体不好、如厕不方便的问题,让居民实现“幸福自由”,让幸福更具质感;建设微动力系统,赋能农村污水治理,年内,建成3—4座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实现居民群众的生活用厨房水、卫生间水全部进入微动力,经微动力处理后,再流入故黄河,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着力发展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收入从去年的53万,今年争取突破80万元……付庄村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正在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幸福图景。一项项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一桩桩民生实事汇聚民意、温暖民情,村支两委人员将各项工作做扎实,用“实干+实绩”书写付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推动村庄持续经历时代蜕变。“党委政府交给的工作要积极的第一时间去完成,把工作干好,干出个成绩来,让领导认可,让群众满意,经得起群众的监督,这就是我的初衷。”郝秀果的一席话,完美契合并诠释了他办公室座位迎面墙壁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的生动内涵,展现出一名基层干部为人民代言、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和担当。
紧密联系群众,高效履职为民。用铁脚板丈量民情,用真情怀反映民意,用干实事温暖民心,村民的所思所盼,很多时候就是在闲聊交谈中得来的。全国两会召开期间,郝秀果深入安置小区走访调研,倾听民意,完善建议。“任何时候也不能摆书记架子,要深入群众、联络感情,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盼,更好的为群众服务,为他们发声。”郝秀果接着说道:“村民的‘心头小事’,就是我的‘履职大事’,作为人大代表,要时刻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履行代表职责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积极推动解决老百姓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民生问题,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真正落到实处,让‘实事’真‘实施’,让‘难题清单’变‘满意答卷’,实现把‘民意’变‘满意’的工作目标。”
(供稿人: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人民政府 黄全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