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光微露,竹影婆娑。伴着沙沙作响的竹叶声,萍乡市鹅湖公园新改造的竹林共享区内,多名晨练者正在铺有嵌草砖的竹林中舒展筋骨。“过去这里竹子长得太密,地面被竹根顶得凹凸不平,现在既能赏竹又能活动,政府真是办了件实事。”一位身着太极服的市民边说边轻抚新安装的象棋桌。这场“竹海重生”的背后,是萍乡市“还绿于城、还景于民”城市更新行动的生动实践。

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萍乡近三年倾力投入人力物力改造城市绿地,绿地共享率逐年提升。在2023年启动的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中,鹅湖公园改造是其中的一个重点项目。萍乡市园林管理中心采用“微介入”手法,保留85%原生竹林,通过科学疏伐增加采光通风。

改造后的竹林区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共生”的特质:12组太阳能健身器材搭载感应芯片,具有人脸识别技术,自动识别用户后,为已建档用户自动保存运动数据,无需扫码;29盏智能景观灯为市民带来别致新颖的感受;亲子游乐区里不时回荡着孩子的欢笑声。
“过去带孩子来公园只能绕竹林走一圈,现在有了秋千、攀爬网等免费游乐项目,孩子能玩上大半天。”家住公园后门的王女士望着在游乐区玩得不亦乐乎的孩子喜滋滋地说道。
据市园林管理中心统计,竹林共享区改造后,日均人流量、晨晚练群体数量均有显著增长,有望成为萍乡新晋“网红打卡地”。

暮色中的竹林共享区,竹影与晚霞在天际交融,市民或围坐畅谈,或静听风吟,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画卷。(供稿:萍乡市园林管理中心 周潇潇 何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