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济宁财政打破固有思维,经过充分调研,在全省率先实行“事前绩效评估+预算评审”的融合评估模式,将预算评审关口前移至事前绩效评估环节,充分发挥评估评审两项功能作用,事前绩效评估解决了“是否给予财政支持”的价值判断,预算评审解决了“给予多少财政支持”的技术判断,推动“事前绩效评估+预算评审”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结果运用的全面融合,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节支增效更加明显。从2025年部门预算工程类、财务费用类项目中,选择4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探索开展融合评估,涉及预算资金3165万元,审减金额达1033万元,审减率高达32.65%,较以往单独进行评估评审提高了10个百分点。同时,提出成本测算、绩效管理、项目管理、优化方案等方面的意见建议36条,指导预算部门单位及时修改完善,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
二是预算管理更加科学。将融合评估实质性嵌入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作为预算编制的必要环节,充分发挥融合评估“过滤器”作用,从源头上防控财政资源配置的低效无效。以融合评估为切入点,根据支出政策、项目要素及成本、财力水平等因素,构建不同行业、分类分档的预算项目支出标准和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进一步提升了预算管理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三是绩效导向更加突出。通过有效整合评估和评审结果,形成一份综合性的融合评估“报告”,将事前绩效评估与项目评审结果同步反馈。建立融合评估结论与部门预算安排、绩效考核“双挂钩”机制,督促预算部门单位及时改进工作,实现“质”与“量”的最佳组合,进一步强化了预算绩效管理的结果导向。
下一步,济宁财政将持续推进融合评估工作,深入挖掘评估评审功能潜力,着力提升工作质效,强化结果应用,切实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不断财政科学管理水平,促进财政资金聚力增效,为济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济宁市财政局 姚勇 苏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