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晚,雨水,泸州市江阳区夜幕降临,江北镇金钩村“美丽乡村路”上新安装的60盏太阳能路灯次第亮起,蜿蜒的村道被勾勒成一条银色丝带,串联起星火点点的村民院落。这场由四川古叙煤田公司发起的“亮化”工程,不仅照亮了村民的回家路,更以“小路灯”为切口,折射出新时代国企服务国家战略、践行社会责任的深层思考。

路灯点亮下的金钩村“美丽乡村路”
一盏灯的重量:从民生痛点破题乡村振兴
江北镇金钩村地处泸州西南部,受限于集体经济薄弱,位于辖区内的一条重要道路——由国道353线通往江北镇中心地带“美丽乡村路”的夜间照明缺失成为困扰村民10余年的难题,夜间出行安全、农副产品运输等问题长期制约乡村发展。四川古叙煤田公司在调研中发现,类似问题在帮扶村中普遍存在,遂将“亮化”工程纳入年度乡村振兴重点工程,投入专项资金16万元,优先解决群众最急迫的民生需求。

一年前的“美丽乡村路”
“过去总说乡村振兴要抓产业,其实民生才是最大的民心工程。”四川古叙煤田公司“亮化”工程负责人、四川省川南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吴成兵指着太阳能路灯说,“这批路灯搭载有太阳能光伏板及电池,能在白天储存照明所需能源,相较传统高压钠灯,年均可节约电费32000元,减少碳排放54吨,既解决当下问题,更为未来留出发展空间。”
一片光的温度:可持续帮扶机制的创新探索
有别于传统捐赠模式,四川古叙煤田公司构建了“建设—运维—赋能”全链条帮扶体系,联合路灯生产企业——四川子默科技有限公司为路灯约定质保,并量身定制灯杆广告架,为村集体经济产品宣推、市场化广告招引打造出有利条件。

“美丽乡村路”旁的村集体经济厂房
这种“授人以渔”的实践获得帮扶村干部群众的肯定:“将基础设施改造与乡村智能化建设相结合,为国企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四川古叙煤田公司派驻金钩村驻村工作队员何萃嘉说道,“统计显示,路灯安装后,村民夜间活动时间平均延长2小时,夜间运输效率提升30%。”
一束光的延伸:国企担当背后的战略自觉
作为川南地区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四川古叙煤田公司的乡村振兴行动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在“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企业将乡村照明工程与智能乡村建设、新能源推广相结合,已累计在其对口的2个帮扶地区完成“亮化”工程建设项目,仅帮扶村就惠及3300余农村人口。
“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要通过技术创新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四川古叙煤田公司党委副书记殷郊表示,除开展直接的消费帮扶外,企业推进“亮化”示范工程,在帮扶地区构建智慧照明网络,以便于未来协同帮扶村拓展集体经济产品及农产品物流夜间运输、乡村夜间经济开发等衍生服务,让每一盏路灯都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基建节点”。

四川古叙煤田公司认购6万余元村集体产品“乡村大礼包”
有乡村振兴相关专业人士评价,这种将企业专业技术优势与乡村实际需求深度耦合的模式,实现了社会效益与战略布局的双赢,展现了新时代国企从“参与者”向“引领者”的角色转变。(四川古叙煤田公司派驻江北镇金钩村驻村工作队员何萃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