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青工委与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读书分享会

时间:2024-12-17 11:32:56  来源:中国网  作者:

  风起喻家,梧桐低语。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与华中科技大学联袂携手,共同聚焦于人工智能与司法交融前沿,以书为媒,畅游“法律人的元宇宙”,在法官和法学学者之间激起一场思维交锋的智慧浪潮,探寻司法之力如何助力文明发展的未来道路。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12月14日,省法院青年工作委员会与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联合开展读书分享会,以期引导广大法官和法学学者就人工智能时代司法创新进行深入思考与研讨交流。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游劝荣与参加分享会的同志们合影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游劝荣出席活动并讲话。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首先对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华中科技大学特别是法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表示衷心感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安排部署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改革任务,为法学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

  为推动法治湖北建设,华中科技大学与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20年8月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自协议签订以来,双方在法治建设、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融合发展等领域取得系列成果。联合建立了湖北司法大数据研究中心、湖北审判管理中心等多个基地,共建共享智慧法庭。共同发起举办了三届以“人工智能与司法大数据”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法学院与湖北司法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创办了《数字法律评论》辑刊并入库哈佛大学图书馆收藏。

  尤政对活动提出三点希望:一是站稳人民立场,坚守初心使命。司法为民是党领导人民司法事业发展中形成并始终践行的优良传统,是须臾不可忘记的重要历史经验。我们在研讨“人工智能与司法未来”,探索新技术赋能司法建设过程中,只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守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才能找到符合民情、体现民意、赢得民心的“答案”。二是聚焦实际问题,回应人民关切。希望读书会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司法工作中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深入的思想碰撞中,推进法学理论研究与司法实务实践充分结合,激发科技创新融入司法服务的新质生产力,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三是勇攀知识高峰,激发创新活力。希望大家通过一次次思想碰撞激发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华中科技大学信息科技优势、法学学术优势和湖北省法院司法实践与法治理论深度融合的优势,争取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法治力量。

  游劝荣院长在讲话中感谢华中科技大学长期以来对湖北法院工作的关心、支持、帮助和监督,特别是为湖北审判事业的科学发展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法律人才。近年来,湖北法院加强与华中科技大学深度合作。华中科技大学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计算机、法学研究等领域学科优势,帮助湖北法院推进信息化改造与智慧法院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力提升了司法效率,推动了司法公正。

  游劝荣指出,此次读书活动围绕“人工智能与司法未来”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分享者在科技、法学和司法实践方面进行了思想碰撞,见解深刻令人惊喜。此外,此次读书活动搭建了广阔的司法实践和科学技术合作平台,今后要在人工智能领域与华中科技大学进一步合作,聚焦提升审判质量、提升司法服务水平、提升司法工作效率开展更多的合作项目,共同拓展司法实践与科学技术融合的合作空间。

  游劝荣院长在讲话中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期望今后有更多的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报考湖北法院系统,努力成为湖北司法审判的领军人才。二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人文伦理、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挑战,给人民法院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期望大家紧跟发展浪潮,转变思想观念,打破信息茧房,推动相关问题的突破,建立完善的制度措施,走出一条建设性的科技发展和法治发展的道路。三是全省三级法院的司法实践、司法案例,是开展司法和社会治理研究的宝藏富矿,可以为大数据等相关研究提供宝贵的翔实资源。期望双方共同研究,分析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势,社会文明进步的方向,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院校合作,共同培养具有专业法律知识,兼具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富有未来视野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在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人工智能宛如一颗璀璨星辰,照亮了新时代发展的诸多路径。当司法领域邂逅人工智能这一前沿科技,一场深刻的变革正悄然拉开帷幕。

  在本次分享访谈中,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法学学者和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湖北法院干警共同探讨,每组2位嘉宾,在“法律人的元宇宙”主题下,分为4个“人工智能”相关话题,以书为引,探寻人工智能赋能司法的崭新路径,研讨智能时代如何更好保护知识产权与数字权利,共绘未来法治的绚烂蓝图。

  下面,让我们透过文字,一起共赴这场精彩访谈……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代表,已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利用、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提高司法裁判效率,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时代对司法裁判工作的要求。面对正在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我们既要积极探索实践其在司法裁判领域中的应用场景,又要避免其可能带来的风险。我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司法裁判的形态,促进司法裁判以更高的效率守护社会公平正义。

  审判工作现代化需依托国家治理、基层治理及司法治理的现代化。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审判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如辅助立案、调解宣传等,提高立案材料生动性,助力调解,展现其在诉源治理及审判现代化中的潜力。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改变和重塑着人类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的同时,也对知识产权保护理论和思维提出了多重挑战。在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复合叠加、权利客体多维并存,利益诉求冲突对立的背景下,唯有勤学不怠,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炼就“识见不凡”的本领,平衡把握科技创新高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辩证关系,方能助推“产业振兴”发展,保障“权利价值”实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引发新的人工智能革命,影响经济、政治等领域。在知识产权领域,带来人机交互、信息聚合等机遇,但也存在就业替代、隐私泄露等风险。需重新思考AI生成内容,完善法律规范及监管,平衡AI发展与控制,构建新型法律范式,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过去,人工智能只在人们想象出来的艺术作品中。如今,让计算机或机器像人类一样行动,近在眼前。人工智能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改善个人工作生活方面成效显著,同时也给数字权益保护带来不少风险。法院应当充分发挥司法引领作用,解决好涉人工智能案件的法律适用、事实认定、责任认定等方面的难题,处理好因人工智能技术兴起而引发数字权利保护问题,做到既规范技术风险,也释放其创新潜力,确保人工智能向善、造福全人类。

  新兴信息权利呈现名称多样化、难以归类、保障方式跨部门法等特点。确权构想包括传统权利兼容、通过“权利束”或“权利树”确权、设置义务清单间接确权及依据场景动态确定权利边界。司法适用难点在于理论与政策抽象、司法领域信息行为复杂,涉及公共利益、特殊信息处理及跨境信息采集等。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库应用,可以实现类案检索比对更加精准、司法数据分析更加全面、规范化量刑更加科学、文书自动生成更加便捷,机器可以替代的场景越来越多。但是,司法裁判的意义和生命力更在于法官在司法活动中展现出来法律的思辨、价值的博弈、人性的剖析和社会风尚的引领,而这些恰恰是机器所不能及的。科技赋能,是让法官集中精力把宝贵的时间用来做人类更擅长的事情,比如去共情、去创造、去爱。法律人,永远不会被替代。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对司法人才培养提出挑战,需培养精通法律知识并具备技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重点在于革新法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包括重视技术价值观、数字人文等培养,强化法律思维、人工智能技术等学习。通过多维度改革路径,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法律人才,推动法律行业发展。

  提问互动环节

  互动一: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2024级法学硕士 明蕾

  在未来司法裁判活动中,人工智能技术在哪些环节有更大的应用空间或潜能,以及在此过程中如何确保法官裁判的独立性与中立性?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实验中心工程师 刘佳

  目前通过AI的搜索引擎,司法工作者可以快速地检索到法律条文、案例资料、判例文书等相关内容,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未来AI可能实现辅助判决,依据司法条文和案例进行智能推理,为法官做出较为恰当的判决提供帮助,实现人机协作。为了在此过程中确保法官裁判的独立性与中立性,首先,审判人员应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合理使用人工智能作出的辅助分析,依据事实与法律,公正审理每一桩案件。其次,还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对法官的审判活动进行定期评估、审查和监督,对于违反中立原则的法官,应当依法追究其责任。

  互动二: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2024级博士生 周倩文

  第一,法院对学生的期待有哪些?第二,作为一名学生需要在哪几个方面努力才能更好适应司法工作的要求?

  省法院政治部人事处处长 汪利锋

  我们期待的优秀学子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一是有坚定的法治信仰,在面对各种复杂案件时坚守原则,不偏不倚地维护法律的公正与权威;二是能够保持对法律的热爱,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保持热情,持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三是具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灵活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是能吃苦,要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孝南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挂职)吴亦伟

  从书斋到社会,从学院到法院,“学以致用”还不够,“持续学习”才是妥善处理实践中每一个新问题、疑难问题的金钥匙。一是“学调研”。要发现真问题、共性问题,推动问题在省级层面得到解决。二是“学办案”。通过办理案件感受观点的针锋相对,提高判断能力。三是“学协调”。要协调好法院与群众的关系,协调好上下级法院、法院与政府的关系,协调好行政事务与司法办案的关系。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汪习根教授点评指出,本次读书会既是法学院与法院的高端对话,也是科技与司法的对话,还是现代与未来的对话,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成果丰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聚焦数字司法,引领时代潮流。人工智能时代,科技格局迅猛崛起,司法系统如何作为?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八位发言人通过人文与科技的交锋对话给出了答案。二是更新司法思维,创新法律方法。发言人阐述了人工智能给司法带来的困惑与挑战。需要我们优化法律调节方式、创新司法思维予以应对。三是促进AI向善,弘扬司法文明。分享的话题从国家治理延伸到司法治理、基层治理、审判治理再到具体的案件治理,系统地回答了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展示司法魅力,实现司法文明。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姜芳,研究生院副院长兼招办主任陈瑞学,法学院副院长徐军华,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欢欢,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旗,武汉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俞薇,沙洋人民法院党委书记、院长陈静,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人事处处长汪利锋,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严开元,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信息管理处处长徐光武,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宣传处处长文燕,以及来自全省三级法院的50余名青年干警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180余名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分享活动。

  法治之光闪耀时代征程,科技浪潮推动司法创新。一次读书分享会,四场对话,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视野,到知识产权、数字权利司法保障的关键环节,再到未来司法人才培养的长远布局,每一个话题都承载着法治进步的希望。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接力,激励着法律人继续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文明发展的法治通途,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不懈奋斗,让法治之光在科技浪潮中闪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中国法治新媒体 夏鸿彬)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